节假日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pf.39.net/bdfyy/tslf/171020/5777843.html 人物简介——张增琳 北京市平谷区和合社会工作事务所主任,27岁,中共党员,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从事社会工作服务5年。她曾入选北京市民政局暖心社工故事宣讲团成员,讲述禁毒社工背后的酸甜苦辣。她曾带领团队获得年三社联动示范项目、年三社联动案例库入选项目等荣誉。 “我好像天生就是干这个的!”在被问到是怎么走进社会工作一线时,张增琳笑着回答,那笑声里透着青春的无邪和长于她年龄的笃定。 张增琳是一名90后,年龄不大,却已经是一名在社会工作一线“战斗”了5年的“老兵”。疫情来临后,张增琳第一时间冲上前线,与其他社工一起为疫情中的平谷区困难家庭带来了“及时雨”。 “他们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孩子” “我们帮扶的对象涵盖整个平谷区,包括36个村和3个社区,像独居的孤寡老人、失独空巢老人、特困家庭中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重点帮扶对象。”张增琳说,“他们平时的生活已经十分艰难,在疫情的影响下显得更加无助、无力。” 为了让这些特困群众不断粮、有指望,张增琳带领社工们一个一个给特困家庭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物资紧缺情况,逐户排查,建立了生活和需求台账。 和合社工到困难群众家入户探访 “对于尚有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我们一般一个月为其代买一次,但是像杨奶奶家这种特困家庭,我们每周都要去,并且米面粮油这些生活物资全部免费赠送。” 张增琳所说的杨奶奶住在平谷区塔洼村,已经无意识瘫痪在床近5年,与她一起生活的二儿子也身患重病,生活半自理。张增琳介绍说,像杨奶奶家这样的特困家庭她们会重点帮扶,有时甚至不惜自己出钱出物,就想着能多帮他们一把。 和合社工为困难群众集中发放防疫物资 除了重点帮扶家庭,还有重点帮扶村,像刘家店镇江米洞村就是其中之一。 江米洞村全村有60%以上都是老年人,他们大都不会网上购物,也不太会上网看消息,在封村封路之后,他们很大程度上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我们就是他们与外界连接的纽带,村里的老人都数着日子盼着我们去,他们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对我们特别亲。”张增琳说。 崎岖的疫中“逆行路” 在帮扶过程中,总会有阻碍,时不时也会遇到质疑。 封村封路后,在村口岗哨值守的大多是本村志愿者,看到张增琳这些试图进村的“逆行”者们,难免有情绪、有抱怨。一般人遇到这类情况心中难免会有委屈,而张增琳却笑着说,“从志愿者们的立场看,会担心进出的人多给村里带去风险,我特别理解他们,所以每次我们进村都严格做好消毒和防护。” 在张增琳看来,这些小插曲都不算什么,她真正在意的是村子里每个困难户的切实需求。 防疫期间社工们的出入证 “虽然现在有关疫情的宣传很广,但是有些村的村民还是不理解什么是新冠肺炎,他们只是朦朦胧胧知道这是个很严重的病,甚至有些人认为出村就会死,这种想法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为了缓解他们心头的焦虑,张增琳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布,开通了24小时求助热线。并且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免费为来电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避免疫情带来的恐慌蔓延。 张增琳代表和合社工事务所向慈善协会捐赠物资 自疫情发生至今,张增琳带着和合社会工作事务所的社工们拿着一张张临时出入证,共入户探访困难群众户,为困难家庭消毒次,为困难群众送出物资余件次。 机缘巧合与命中注定 张增琳说自己能成为社工,能走近帮扶一线是机缘巧合。 年,还在上大三的她偶然参与了学姐组织的社会帮扶项目,从此便爱上了这项事业。 年,她参与到通州的精准救助项目中。在每天入户后的讨论会上,她总会听到有伙伴含着泪对她说“增琳姐,这个得救啊!”这一声声的呼唤,为她所从事的帮扶工作加增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张增琳代表和合社工事务所向平谷镇捐赠防疫物资 年底,张增琳加入到平谷区和合社工事务所的筹备工作中,年2月和合社工事务所注册完成后她一直在这里与伙伴们奔走在帮扶工作第一线。 “和合”寓意“和谐共建,合力共创”,短短八个字却凝结了张增琳等一众社工们无悔的付出和殷切的期盼。 张增琳说:“在从事社会帮扶工作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有这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有人说,社工工作走的是一条‘逆行路’,这份工作确实不易,可是当我一步一步走过来,它带给我的成就感也是只言片语说不尽的。” 在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张增琳说,“最近北京国际机场在招出入境防疫志愿者,我也报名了,只要有需要,只要我能做到,我就一定要冲到一线去!” 这就是张增琳,一个天生肩负着使命感,因机缘而走上命中注定“逆行路”的姑娘。 疫情期间,和合社会工作事务所充分调动现有资源分别向平谷区慈善协会、刘家店镇、东高村镇、平谷镇、金谷东园社区捐赠口罩个、手部酒精免洗凝胶瓶、84消毒液桶。 编辑:尹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19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