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乡愁亲情、家风家教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年寒假,我校在教职工中开展了“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活动,老师们感受春节味道,调动温暖记忆,触动内心深处的难以割舍、永不老去的乡情年味儿。 01 FIRST 记忆如年 平谷五中张海英 年,这个中国人心坎里最具分量的节日,每隔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就会如新娘一样如约降临。她顶着红盖头、搽着胭脂、穿着红衣、踩着红鞋款款地从远古走到今天,一年又一年。无论君王还是平民,无论庙堂还是茅舍,所有的冰雪遇见她都会融化,所有的寒冷遇见她都会温暖,所有的刀锋遇见她都会变成绕指柔…… 我记忆里的年在儿时。尽管一年里只有除夕才能吃上白面做的水饺,尽管一年里只有三十那天才能穿上新衣,但节俭的妈妈却从不吝啬在洁白如雪的窗户纸上贴上各式各样绚丽的窗花:鲤鱼跃龙门、雄鸡报晓、梅花迎春、牡丹吐蕊……妈妈小心翼翼地将浆糊抹在窗花上,再小心翼翼地贴在窗户上,然后再仔仔细细地端详大量,那是在贫寒岁月里我看到的妈妈脸上最动人的表情。没有电视,伴着沙沙作响的收音机,耳边偶尔传来几声震天的爆竹,我将新衣放在枕头旁边美美地睡着了,梦里是一地的窗花。 我记忆里的年在婆家。婆婆家是个大家庭,每年三十兄弟姐妹几个千里万里从不同的城市奔向老家,这一天从早到晚家里都是热热闹闹的。女人们在灶台上下忙活,鸡鸭鱼肉应有尽有,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就如同这火红火红的日子;男人们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说东道西:手机、电脑、高铁;孩子们则围绕在爷爷的书桌前模仿老人写对子,一张张小脸弄得一道红一道黑的,简直成了京剧脸谱。对联贴起、灯笼挂起、鞭炮响起,饭菜走起,酒杯端起,琼浆四溢,一声声“过年好”,一句句温馨的祝福,像棒棒糖般甜在每一个的心底。接下来大家伙便守在彩色电视机前看春晚,好一个幸福团圆的年啊! 我记忆里的年在庚子鼠年。春节临近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江城武汉告急。疫情爆发后上大学的女儿捐出了自己所有的压岁钱,并主动联系社区当小区卡口志愿者;开出租车的大哥、二哥也自告奋勇在村里的卡口日夜值班;当教师的侄女和我则在线上监测、统计、上报学生的体温情况;八十多岁的公公婆婆天天守在电视机前
|